
164
园艺和科普教育中心
2025.09.23
2025年9月20日至21日,时值全国首个科普月,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守护珍稀濒危植物”主题科普活动。活动精准针对亲子家庭与成人受众分别设计内容,通过沉浸式体验与专业讲解,激发了公众对植物保护的深切关注与责任感。
9月20日的亲子专场,10组家庭在趣味游戏中开启探索之旅。孩子们通过触摸银杏、秤锤树等珍稀濒危植物的果实(种子)进行盲猜配对,瞬间点燃了好奇心:“银杏很常见为什么也濒危?”“什么样的植物需要保护?”科普老师顺势引导,通过互动问答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珍稀濒危植物的定义、濒危原因及保护意义。随后,孩子们来到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缕梅树下,调动视觉、触觉、嗅觉多感官观察它的树干、叶片与果实,在任务单的指引下完成了对园内8种珍稀濒危植物的自主探究,深刻体会到这些“活化石”历经生存考验的坚韧与珍贵。
9月21日的成人场则更侧重深度与专业性。植物迁地保护中心的王淑安博士为30余位公众进行了专业的导览解说。沿着珍稀植物分布区,王博士结合实物观察,细致讲解了各类珍稀濒危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生存现状及植物园开展的迁地保护工作,使参与者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紧迫性与科学实践有了系统认识。
本次活动是全国科普月期间一项重要的科普实践,它不仅传播了植物学知识,更创新地运用“多感官观察”“情景体验”与“任务驱动”方式,成功将保护理念植入人心。它彰显了科研机构在科学普及与社会责任中的担当,有效推动了公众从认知到认同、从了解到行动的转变,为动员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生态保护、共建美丽中国做出了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