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横板.png                               

报告题目:走进非洲

时  间:2020年11月10日(周二)下午2:00

地  点:综合楼第二会议室

报 告 人 :王青锋

报告人简介

  王青锋,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副主任、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主任。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08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10年获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2014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现任湖北省暨武汉市植物学会副理事长(兼任武汉市植物学会理事长)、《植物科学学报》主编、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东亚植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在中国水生植物的分类和系统进化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发表了中国特有植物新种(含亚种)9个,编写了英文版《中国植物志》(Flora of China)中的泽泻科、水鳖科和花蔺科等类群;2010年以来,重点围绕东非植物多样性和进化机制方面开展研究,发表非洲特有植物新分类群15个,并担任《肯尼亚植物志》(Flora of Kenya)共同主编。共出版和发表研究论著200余篇(部)

报告摘要

  热带东非(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布隆迪、卢旺达)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包括两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东部非洲山地和东部非洲沿海森林。结合野外调查和已有相关数据,分析了该地区的植物物种组成,以期全面了解该地区的植物多样性及保护现状。结果显示,依据最新的APG IV系统,该地区维管植物有16142种,隶属于248科、2305属,其中被子植物15540种,裸子植物23种,蕨类植物579种,豆科、茜草科、菊科、禾本科和兰科是热带东非地区的五大丰富科,分别有1779、1229、1054、1004和833个物种。五个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属分别是巴豆属(豆科)、大戟属(大戟科)、莎草属(莎草科)、木蓝属(豆科)和斑鸠菊属(菊科),分别有275、270、265、191和160个物种。肯尼亚中西部、坦桑尼亚西南部和东北部、布隆迪西部和卢旺达是热带东非植物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

  利用MaxEnt对热带东非植物标本采集数据进行了植物潜在分布模拟和比较分析,发现该地区标本采集密度和物种潜在丰富度的空间分布格局极不均匀,16%的地区为零采集,超过一半的地区为少量采集。物种丰富度、道路便利性、国界和某些地区的不安全性是影响物种收集及其完整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未来开展调查和采集的优先地区,如肯尼亚西部、坦桑尼亚南部以及坦桑尼亚和肯尼亚边境地区。

  热带东非地区的保护区有1994个,约占总面积的80%。受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的影响,该地区的植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通过分析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濒危植物潜在分布,发现该地区约100种植物濒临灭绝,半数以上的植物栖息地将减少,大量物种将从自然保护联盟的威胁类别中改变。在接下来的30到50年里,许多植物的濒危等级将由“最不关心”到“濒临威胁”、“濒危”甚至“灭绝”。在人为干扰的影响下,这一情况将变得更加严重。通过对红色名录指数和物种丰富度的分析,确定了包括海岸带、坦桑尼亚西南部和高山地区在内的重点保护地区。保护建议:增加保护区的保护类别,加强对零散森林的保护,建立保护缓冲区,建设大型生态保护圈,加强对极小种群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