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横板.png                               

  5月11-16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洪德元院士及夫人潘开玉研究员来我所标本馆查阅桔梗科(Campanulaceae)植物标本并指导工作。

  洪德元先生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1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在玄参科、桔梗科和鸭跖草科植物分类和系统学研究中提出了多个属的新系统,90年代起集中精力从事世界的牡丹和芍药及桔梗科植物的专著研究,先后获得吴征镒植物学奖杰出贡献奖、国际恩格勒金奖、拉·麦考瑞奖章。近年来,主要致力于 “泛喜马拉雅地区植物志”(Flora of Pan-Himalaya)的编研工作。

  洪院士花费了五天半时间,查阅了我馆收藏的全部沙参属(Adenophora Fisch.)植物标本,并进行了修订和整理等研究工作。同时,还帮助鉴定了部分积存的桔梗科疑难鉴定标本。此次,共对700余份标本进行了修订或新鉴定(含其拟发表的3个类群),极大地提升了我馆该类群的馆藏质量和水平,也为其他从事该类群植物研究的科技人员提供了便利。洪先生夫妇在馆期间,全天工作,中午几乎不休息。先生严谨的学风和工作的热情,感动、激励和鼓舞着我们所有工作人员。 

  在此期间,洪院士还听取了植物标本馆近年工作的简短汇报,对本馆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指导和建议。

  洪院士认为,我馆馆藏标本时间跨度很大,但保存良好,所藏标本(特别是一些无法复制老标本)对植物分类学、植物保护生物学、植物生态学等研究是非常珍贵的材料。在听完标本馆近年来“立足江苏开展专类植物采集、面向华东开展长期动态采集,面向全国开展生境特殊地区植物采集”的工作做法后,肯定我馆很好的传承了当年华东工作站的理念,在区域植物标本收集和社会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洪先生建议我馆组织力量,联合高素质植物爱好者,在江苏植物本底调查已经基本完成,并出版了两版《江苏植物志》的基础上,依靠良好的地方经济与教育水平,可以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率先逐步建立起地域性植物物种及多样性的长期动态监测网络,实现更精确有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在谈到分类学科时,洪先生提醒大家,分类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植物识别上,而是要站在学科和科学的层面,去开展工作,研究中对类群的认识要充分理解和融入遗传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理念和要素。

  15日上午,洪德元院士还在姚东瑞所长的陪同下,参观了我所图书馆古籍库。图书馆负责人详细介绍了我所古籍的收藏情况,洪院士重点翻阅了图书馆典藏的《群芳谱》(1621 年)、《The Herbal or General Hiftorie of Plantes》 (1633年)、 《大观本草》(1656 年)、《植物名实图考》(1848年) 等经典著作。洪院士表示,这些古籍十分珍贵,能保留至今实属不易,并希望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仍需加强对古籍的保护,加强与公共图书馆的合作等,同时提高古籍的利用率。